疫情给教育带来挑战也推动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2020-3-4 10:05:41

 

疫情给教育带来挑战也推动教育创新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由于延迟开学,各个学校在组织教学上采用线上教学,这种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办法,对传统教学是种挑战,也是种机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教授近期就疫情对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等问题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的采访。

(一)

这次突发而来的汹汹疫情考量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考量着教育。赵继认为,居家隔离,延迟开学,教学工作,尤其是大学采取线上教学,是应对这次疫情和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非常办法,也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但也可能是传统教育改革的契机。线上教育教学看似一种教学模式,实则是催生一个时代教育变革的利器。赵继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这次契机,探索出一条助力传统教育变革的路径。

赵继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变革不断完善的教育史。这种变革共完成了三次,现正处在第四次教育变革期。在部落、家庭、团体中向他人学习为特征的有组织学习和必要的教育构成了第一次教育革命;以制度化教育为特征的学校和大学的到来构成了第二次教育革命;以印刷与世俗化为主要内容的大众化教育构成了第三次教育革命;而以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教育构成了第四次教育革命。赵继认为,前三次教育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质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但并没有改变教育的基本模式。传统大规模教育的模式仍然存在显著的弊端,尤其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劣势明显。

当前,身处信息时代,亲见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崛起,促使许多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引发了相关行业如工业、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赵继也看到了教育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所面临的诸多可能。目前的教育模式仍以传统教育为主导,重大变革性的乃至革命性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这次疫情更像是一个契机,不妨将其视为探索传统教育变革路径的一次可能的预演。

如何使新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新教育革命的发生,是互联网和信息行业关注并致力的目标。赵继认为,当前,教育领域正处于新技术变革的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能否真正催生教育革命,除了技术因素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本身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破解。在新技术运用中,高等教育往往比其他领域更具有挑战性,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还包括心灵的启迪、智慧的碰撞、多样性的互动、因材施教等,而这正是催生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关键所在。赵继指出。

(二)

线上教学模式单一化、要求僵硬化、时间标准化、考核固定化等一刀切的做法,很难收到好的结果,这是赵继多年的实践体会和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带给学校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未来的学生、教师、学校如何加以应对?赵继希望通过这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在线教育运用,不仅能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还应推动教与学关系的再认识、再思考和再调整,为真正建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做出积极探索和努力,对这次疫情期的线上教育教学运用进行解析。

赵继认为,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功利性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注重的往往是发展个人的一般性认知技能,从而获得当下个人就业的优势。而容易忽视培养和这些短期目标不直接相关,但却和人们长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素质紧密联系。相反,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内容的选择和可能,并将有利于将学习的主导权从教师、学校转移到学生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爱好和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对自己全面发展有益的课程,使自己从枯燥乏味的规模化、工厂式的教学场景中抽身出来,进而发展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赵继憧憬,那时的学生将不再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经受着传统教育体系的规格化塑造,遭受教育同质化和缺乏个性化教育的羁绊。也避免学生经历一段没有个性的、空洞和麻木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禀赋,让他们的个性逐步成长起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满足多元智能的发展,从而为其今后走向职业生涯、为社会作贡献以及拥有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教育体验和全新的机会。也能使教师更专注于教学。赵继说,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被编写教材、撰写教案、批改作业、管理课堂、记载和评估学生的成绩等各项事务所缠身,使得能够真正花费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很有限,更不用说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了,最终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的教书匠

在赵继看来,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们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学方式更现代、更便捷、更省时,也更积极,但是也并未从根本上解放教师,只是使其教学更具效率而已。如果能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可使教学资料的准备、课堂组织、作业布置和批阅、期末考试、撰写总结报告等环节实现智能化和迅捷化,并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而教师借助智能人机互动、虚拟增强教学、智能评阅管理等功能,还能对整个班级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准确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因材施教上。教师的身份从教导者转变成为引领者、组织者、鼓励者和合作者。 

(三)

智能将成为校园的一般特征。赵继的理想是,物联网和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量子计算等科技的快速发展,能使教育机构处理从学生那里收集到的海量信息,从而制定适合学习者的更有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通过给学校的教学楼、教学设备、教师和学生装备传感器,可以有效感知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的教育水平。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设备,例如利用面部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以全息图的方式实现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高效感知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质量。

通过引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设备,可以提升教学体验,保障跨地域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促进教学实验的有效展开。赵继认为,未来的学校也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学习既可以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又可以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完成,学校的存在成为一种提高教学体验的支撑辅助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更像开放式的学习体验和办公场所,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智能平台上完成个性化学习,教师成为组织管理或者辅助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路人,学生们不必每天都呆坐在教室里。总之,未来的学校将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来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在未来转变成了用于学习、研究、讨论和创新的开放式的工作体验空间。

赵继建议:要效果为先,多样多元,做中提升,实事求是。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教师用心,学生舒心。鼓励学校和院系创造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虽然每个教育机构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是人工智能确实在改变着教育。教育者更应该审慎地看待这次教育革命,根据当前的实际教育情况,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机遇。赵继最后强调,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但希望这次线上教育的深入试水,对今后教育系统应对重大公共事件能有经验的积累甚至带来更大的创新